頭痛常作的 4 種檢查
2023-04-13
—— CT、MRI、腦波、腰椎穿刺
■ CT (電腦斷層)
△ 外觀:甜甜圈
△ 原理
升級版的X光
X光穿透頭部,得到訊號
電腦運算後,組成各種切面
△ 對頭痛的用途
檢查腦出血、大腫瘤
看頭頸部血管
△ 優點
速度快
比MRI便宜
△ 缺點
解析度低,小病變不清楚
有輻射線,孕婦和小孩要小心
———
■ MRI (核磁共振、磁振造影)
△ 外觀:粗短蛋捲
△ 原理
磁場激發氫原子,產生共振
電腦運算得到影像
△ 對頭痛的用途
檢查腦部、腦神經、腦血管
如果是叢發性頭痛,必須安排
如果懷疑腫瘤,也可以考慮
△ 優點
解析度更高
沒有輻射線
△ 缺點
過程比較久,通常30分鐘以上
空間小、噪音大
幽閉恐懼症可能無法完成
舊型心臟節律器,不能作MRI
———
■ CT或MRI,都可以打顯影劑
換句話說
CT分成:
打顯影劑的CT、無顯影劑的CT
MRI也分成:
打顯影劑的MRI、無顯影劑的MRI
但需不需要顯影劑,由醫師判斷
舉例來說
如果懷疑腫瘤或腦部發炎
可能需要「打顯影劑的MRI」
如果是一般頭部外傷
沒有顯影劑的CT,通常足夠了
———
■ 腦波
△ 外觀:頭皮上的小貼片
台語叫「貼膏藥」
△ 原理
是大腦版本的心電圖
用電極貼在頭皮
偵測腦部的電訊號
△ 在頭痛的用途
偵測癲癇相關的頭痛
不過,對於許多頭痛病因
腦波其實不太有用
△ 缺點:做完頭髮很亂
———
■ 腰椎穿刺
△ 台語叫「抽龍骨水」
△ 在頭痛的用途
判斷腦部感染和發炎
可以測量腦壓
△ 過程
類似無痛分娩
但不是用來打麻醉,而是要抽檢體
用長針刺入腰椎縫隙
抽取腦脊髓液送化驗
原文發表於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