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偏頭痛 — 接納,無須與之對抗〉

2025-03-10

2011年,有一項研究想了解

「生活型態,對頭痛的影響」

找來各領域的專家

為偏頭痛病人,量身打造療程

心理學家,給了幾個建議


■ 身心團隊的八個建議


1. Do not exceed 10 medication intake days per month;

2. Accept the headache and do not rebel against it;

3. Incorporate more breaks in daily life and avoid hecticness;

4. Pay more attention to your own needs;

5. Establish regular sleep times all nights in the week;

6. Establish regular mealtimes all days in the week;

7. Change more slowly between tension and relaxation;

8. Pay less attention to potential trigger factors.


交給ChatGPT,會翻成下面語句

1. 每月用藥次數請勿超過十天

2. 接納頭痛,無須與之對抗

3. 融入更多片刻寧靜,遠離忙亂喧囂

4. 更加關注內在需求的聲音

5. 建立每晚固定就寢時刻

6. 建立每日固定用餐時刻

7. 悠然徜徉於緊張與放鬆之間的轉換

8. 少去留意潛在誘發因子


( 說明一下,第一點的用藥次數

應該是止痛藥的服用天數

不是預防藥物的服用天數 )


一年半後,這八項之中

持續六項以上的,只有56%

不過,實踐超過五項,

和「頭痛天數減半」,兩者有相關性


有趣的是,他們還發現

「接納頭痛,無須與之對抗」

實踐這一項建議

最能預測「頭痛天數下降」


———


第一次讀到這項結果

我其實不太能接受


「作為醫療團隊

不是應該積極治療,

怎麼反過來,要病人對頭痛投降?」


但是思考過後,

我體會到,這句話不是什麼都不做

而是正視問題,同時也接納自己


病人才能配合團隊

更積極嘗試各種方法治療

藥物、運動、心理

多管齊下

讓每一項方案,

發揮最大效果


或許有人會覺得

「吃藥、運動、各種治療

難道不是在『對抗』頭痛嗎?」


我不這麼想


舉例來說,

寒流來襲,身體自然覺得冷

接納「身體會冷」,所以穿好衣服

而不是光著身體

正面「對抗」冷風


那換成頭痛

如果真的要「正面對抗」

那麼是不是拒絕吃任何止痛藥

由意志力迎戰頭痛

順便磨練自己的能耐呢


應該不是這樣的


因為知道自己是偏頭痛

所以,更注意生活作息規律

更了解運動習慣的重要

對止痛藥的過量使用更敏感

會更重視壓力和心情的調適

對於變天時的保暖防風,也更留意


這些舉動的共同信念

都來自「接納頭痛」


[資料來源PMID: 21544647]


原文發表於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