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和經濟狀況 — 頭痛不惡化需要年收165萬?〉

2025-04-02

有一次

陪看診的病人朋友說

「她喔,就是因為沒錢

每天都在煩惱錢不夠用,

當然會頭痛啊。」


這是真的嗎?


■ 經濟狀況和頭痛有關


2012年美國一項研究

討論慢性偏頭痛(CM)

(頻繁頭痛的狀態,已經持續很久)

家庭年收入愈高,CM就愈少

年收入在US$2,2500以下

是年收入US$9,0000以上的五倍多

[PMID: 22830411]


2023年德國研究發現

頭痛,對低/中社經地位的影響更高

低社經,如果又肥胖

更容易被頭痛影響

[PMID: 37016306]


在青少年頭痛病人

如果家庭經濟較差

或是家庭財務臨時有困難的時候

頭痛惡化的風險,也會增加

即使家人沒有偏頭痛

低收入族群的偏頭痛比例,

仍然比較高

[PMID: 23776112, 17606878]


■ 經濟為什麼和頭痛有關


△ 較高收入的族群

比較能獲得醫療資源

還可以維持健康生活

[PMID: 31635478]


△ 低收入族群

憂鬱症風險較高

憂鬱症又與慢性偏頭痛的風險有關

因此,低收入會「間接」增加風險

[PMID: 31635478]


△ 慢性偏頭痛,比較少全職工作

而這會影響收入

因為他們可能處於失業、病假

或著頭痛導致的「失能」狀態

[PMID: 20042889]


不過,誰是因,誰是果

究竟是「很頻繁頭痛,導致了低收入」

還是「低收入,導致了頭痛變多」?

可能需要更多研究才能證實


■ 五萬美金的門檻?


根據2020年研究

年收入五萬美金以上,有保護效果

平均下來,相當於月薪13萬新台幣

[PMID: 31635478]


但這個結果,在台灣適用嗎


它把1946-2018的相關數據

層層篩選,留下11個研究進一步分析

其中8個來自美國

一個德國,兩個是土耳其

裡面沒有東亞的研究

而美國醫療環境,和台灣差很多


———


《致富心態》書中說

「財富的價值,在於提供你各種選項」

在頭痛這件事上,這句話或許成立

但是,在花費和療效取得平衡

也是值得醫病雙方,一起攜手的目標


原文發表於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