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怎麼記錄 — 當成帳本來寫〉
要包括:款項、時間、名目
款項 = 頭痛程度 + 伴隨症狀 + 其他細節
時間 = 頭痛時刻 + 頭痛長度
名目 = 止痛藥 + 特殊事件
——— 款項 ———
■ 頭痛程度
頭痛程度,就像款項大小
一般分三個等級:小、中、大
簡單認定標準是:
△ 小痛 → 不影響工作
△ 中痛 → 降低工作表現
△ 大痛 → 完全不能工作
如果把頭痛分數,用 0 到 10 來分
0 是不痛,10 是女生生產的痛
小痛 → 對應 1-3 分
中痛 → 對應 4-6 分
大痛 → 對應 7-10 分
■ 頭痛的時候,伴隨哪些症狀
△ 會不會感覺噁心、嘔吐、反胃?
△ 會不會對光線敏感?
△ 會不會對聲音敏感?
△ 會不會不想活動?活動會不會加重頭痛?
注意,不一定要到「畏光」「怕吵」
只要是「對光線敏感」
或是「對聲音敏感」就好
例如:頭痛時,覺得電燈很刺眼
覺得電腦螢幕很亮,想把手機亮度調低
想把窗簾拉上,想躲到陰影的地方
→ 這就是「對光線敏感」
例如:頭痛時,覺得聲音很刺耳
覺得旁邊的人講話很吵,讓你感覺很煩
→ 這就是「對聲音敏感」
■ 其他細節
△ 痛一邊,還是兩邊
△ 痛起來,像不像脈搏跳動的感覺
這兩點,比較關鍵
因為,這兩點是「偏頭痛」的認定標準之一
所以,關係到健保藥物的申請
——— 時間 ———
■ 頭痛時刻
一般會分成早上、中午、晚上
大致上以中午12點,和下午6點來區分
■ 頭痛長度
每次發作,從開始到結束,總共多久
注意,這裡的「結束」是指完全消失
不只是「頭痛下降」而已
不只是「比較舒服」而已
如果真的想不起來精確時間
寫一個大概的時間長度,也可以
例如:半天、一整天
——— 名目 ———
■ 止痛藥
△ 吃了什麼止痛藥?
△ 藥物效果怎麼樣?
△ 吃完的兩小時後可以消除頭痛嗎?
如果吃了不只一種止痛藥
止痛藥的名稱要分開記錄
藥物效果也要分開記錄
■ 特殊事件
△ 生理期在哪幾天,有沒有和頭痛有關
△ 那一陣子有沒有天氣變冷、寒流來襲
△ 有沒有感冒
△ 是不是打了疫苗之後發燒頭痛
△ 或是家裡有重大變故,心情低落
△ 把運動記下來
這是我的習慣,請病人把運動也記錄起來
這樣讓運動歷程「可視化」
我發現,運動愈多,頭痛的紀錄就愈少
試試看用這個格式,開始記錄
原文發表於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