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偏頭痛的誘發因子 — 該怎麼面對?〉

2025-03-31

從三個角度來看

What:誘發因子是什麼

Why:為什麼每個人的反應不同?

How:我可以怎麼辦?


■ 什麼是誘發因子


就是「會誘發頭痛的因素」

可以來自外界

或是來自身體內在


最常見的,例如:

天氣、憂鬱、壓力、睡眠、生理期


注意,在「有偏頭痛體質」的人

這些因素才會誘發頭痛

他們就像氧氣,屬於助燃物

如果沒有木柴或汽油這些可燃物

光是氧氣也燒不起來


■ 避開誘發因子,可行嗎


問題就是:不是所有的因子都能避開


這一輩子不可能永遠不遇到壓力

不可能每一晚都睡得飽

心情也不會永遠快樂正向

也會偶爾遇到天氣的變化


可是

有些偏頭痛的人

為什麼就不會被誘發頭痛呢

又是為什麼

有人對A因子敏感,卻對B因子無感呢


■ 對誘發因子的敏感性,每個人不同


同樣的誘發因子

每個人反應都不同


有人很快開始痛

有人卻沒有一點感覺


在偏頭痛的家族裡

有人一點刺激都受不了

有人卻有比較高的承受力


如果刺激是起點

終點是頭痛發作

這中間的路,有的寬,有的窄

有的長,有的短

有人是雜草叢生的林間小路

有人要翻山越嶺才能抵達終點

但有的人是高鐵新幹線

刺激一出現,馬上衝到終點


每個人的「路」,都不一樣


■ 敏感性可以改變


幸好,這條路並非一成不變

你的每一個習慣,都在改造它


有的習慣是「修路」

愈修它,路愈好走(更容易頭痛)

有的習慣是「拆路」

愈破壞它,路愈不通(更難發作)


舉例來說

三餐不定時、水分不夠

熬夜又亂補眠、從不運動

日積月累之後

這條路,就會愈大條、愈平坦

於是,一點點刺激,就馬上發作

一點緩衝機會都沒有


既然有些誘發因子無法永遠避開

你該做、也是你能做的

就是讓它們「更難引起頭痛」


換句話說:

讓那一條「刺激→頭痛」的路更難走

必須攀岩、溯溪、越野、垂降……

具備天時地利才會發作


■ 生活習慣真的有效嗎


2023年一項研究

給出四項建議:

規律三餐、規律喝水

規律睡眠、規律運動


作到喝水足夠

有9.1%的人能降低當天發作風險

飲食規律有8.2%,規律睡眠有7.1%

如果四項都做到,

對6.0%的人有保護作用


這四項裡面

最多人做到的,是飲食和喝水

而最少人做到的,是定期運動

甚至有10%從來沒有定期運動

[PMID: 36651502]


———


如果是你

會怎麼對待自己的路?


原文發表於臉書